一、编制背景和过程
“十四五”期间,是我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的关键期,《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白山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及《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为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市残联多次开展调研,面向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县(市、区)政府及县(市、区)残联征求意见,完成了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最终形成
《规划》。
二、“十四五”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市有残疾人9.3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多发残疾仍然存在,残疾人仍然是一个人数众多、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体。就目前状况来看,相当数量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仍然较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率、就业质量还不高,经济收入较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残疾人各项服务的能力还很薄弱,城乡之间助残服务水平和助残能力差距明显,基本公共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还不能满足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的关键五年。全市上下要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加快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残疾人各项服务水平。同时,残疾人事业总体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残疾人工作较难开展、残疾人各类人才短缺、扶残助残志愿帮扶能力有限等多方面问题并存,残联作为残疾人事业团体,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必须团结带领残疾人共同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山的伟大征程中,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现代化美好未来。
三、主要内容
《规划》由四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发展基础和总体要求,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就,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四五”全市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14项主要目标。第二板块是主要任务,提出了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帮扶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完善支持保障条件等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39项重点项目。第三板块是实施机制建设,对规划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出要求。《规划》在融入白山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谋划了“残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村级残疾人行动”,通过开展村残疾人协会建设、村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智志双扶就业增收项目、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建设等工作举措,提高基层残协组织为农村残疾人服务能力。二是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和需求,谋划了白山市残疾人网络创业行动,推动发展适合残疾人创业增收的好项目。
四、推进“十四五”残疾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
当前残疾人生活水平较社会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十四五”时期仍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困难,时刻不能放松对这个群体的保障。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残疾人民生保障工作:一是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通过开展“残联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村级残疾人行动”,健全村残疾人协会组织,推动实现村残疾人协会全覆盖,集康复、网络销售、文体活动和无障碍功能为一体的村残疾人服务设施全覆盖,培训残疾人专职委员500人次,为3000人次以上农村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800人次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扶持建立3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等4项目标,带动农村残疾人工作全面活跃,更好维护农村残疾人权益。二是落实好残疾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各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规定增发补助金,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对城乡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特别是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做好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救助。三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等项目,全市每年为30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依托公共服务设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或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四是完善落实惠残优待政策。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暖优惠补贴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市内公共汽车等优惠政策,并继续推进残疾人电信业务资费优惠,合理降低残疾人使用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减免残疾人使用助残公益类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流量资费。在残疾人“同梦、同行、同心”卡关爱套餐基础上,利用信息助残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发、推广“5G同福卡”“5G同享卡”升级版和听力、言语残疾人专属公益产品等信息助残项目。
五、支持残疾人发展方面的扶持措施
一是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进一步落实各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公益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实施、创业基地培育等重点项目,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帮扶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残疾人网络创业专项行动,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资金项目扶持、宣传推广等方式,支持残疾人从事网络直播等新就业形式。二是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残疾人在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在康复方面,要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到“十四五”末期实现符合条件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率 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85%以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5%以上的目标。要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落实好各项扶残助学政策。积极开展“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项目、残疾人非遗项目、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等项目,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三是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拓宽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有效保障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支持更多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代表残疾人群体参政议政。四是持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残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村级残疾人行动”的开展大力加强村级残疾人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继续将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任务列入今年的市政府民生实事,继续组织实施改造项目,推进任务完成。